本来这事可以算是告一段落了,但出了个汉奸孙之獬,主动要求推行剃发,又把这导火索点燃了。
这孙之獬是山东淄川人,明朝天启年间进士。清军入关后,他投降清朝,当了礼部侍郎。此人给自己剃了个秃脑袋,留上了金钱鼠尾的辫子,还穿上了满人的服装。结果在朝堂之上,受到了其他汉官的鄙视和满人的耻笑。恼羞成怒之下,这孙之獬便写了一道奏章,向朝廷建议在全国范围内给汉人剃发。
在奏折中,他有几句话很是打中要害:“陛下平定中原,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之从陛下也!”
结果这剃发令就又推开了。就为这一个剃发,江南各地处处都是血流成河。江阴城本来已经降清,结果听说要剃发,又全城皆反。昆山地区,本来人心平定,但剃发令一下,民众便争相反抗,先是杀掉清军的地方官,后又烧掉了府衙。
最终的结果是残酷镇压,满城皆屠,成千上万的人为了这毫无意义的剃发令失去了生命。
皇太极在清军入关前一年暴病而亡,如果他没有死,是他而不是多尔衮率清军入关,这剃发令很可能不会全国强制推行。
“文字狱么?就是在别人的书里挑一些文字,认为写书的人犯了忌讳,杀头……“杨铭勉强解释着,”还有就是这不准写,那不准写……“
“这倒是奇了。圣人立文字,原来就是阐扬大道,抒发性情,有什么不准写的?“皇太极似乎一时还不能理解。
对此杨铭也只能苦笑。清军入关开始那几年是没有文字狱的,估计满人还不懂这个文字的力量。所以清初那段时间什么书都可以写,什么书都可以出版,完全没有任何限制。
清朝文字狱的开端,起于顺治四年——广东和尚函可身携一本纪录抗清志士悲事迹的史稿《变记》,被南京城门的清兵查获,严刑一年后,流放沈阳。这个处罚相对于后来简直是轻得不能再轻了。
康熙时期,浙江湖州有个叫庄廷鑨的富户,因出版的《明史》在叙及南明史事时,尊奉明朝年号,不承认清朝的正统,直写努尔哈赤的名字,写明将李成梁杀死努尔哈赤的父祖,斥骂降清的尚可喜、耿仲明为“尚贼”、“耿贼”,写清军入关用了“夷寇”等等,清军将《明史》案一干人犯七十余人,包括为《明史》写序的、校对的,甚至卖书的、买书的、刻字印刷的以及当地官吏,在弼教坊同时或凌迟、或杖毙、或绞死。“主犯”庄廷鑨照大逆律剖棺戮尸,另有数百人受牵连发配充军。
翰林院编修戴名世通过访问明朝遗老和参考文字资料写了一本记录明末历史的《南山集》,书印出十年后被人告发被处以斩刑,戴氏家族凡男子十六岁以上者立斩,女子及十五岁以下男子,发给清朝功臣家作奴仆。同乡方孝标曾提供参考资料,也和戴名世同样治罪,虽然方孝标已死,但仍被发棺戮尸。
到了后来乾隆朝,这文字狱就更变本加厉了。乾隆在位六十年,发生文字狱一百三十余起,且都判罚极重。
既然皇太极一时还不能理解这文字狱的奥妙,杨铭也不想提醒他。
“承蒙大汗赠我厚礼,杨某投桃报李,也有小小礼物送给大汗。“杨铭取出包裹里准备的礼盒,策马上前几步。
双马交会,马上的两人近在咫尺,杨铭将礼盒递了过去。读书吧
皇太极淡淡地伸手接过,却是一个小小的首饰盒子。微微一笑,礼盒打开,只见锦缎之上,放置着一块皮质表带的天美时机械手表。
“哦?这小钟甚是精巧……”皇太极拿起手表端详着,颇有几分惊讶。
其实也就是价值一百多块美元的大路货,但在明代,却是无法想象的尖端科技。
“此物如何使用?“皇太极目光炯炯地看着杨铭,显然,他对这件礼物是很感兴趣的。
“很简单的,就是偶尔需要上发条和对时罢了……“杨铭知道皇太极会有此问,从怀中取出一本蓝色封面的书,”在下将使用方法书于纸上,大汗一看便知。“
这孙之獬是山东淄川人,明朝天启年间进士。清军入关后,他投降清朝,当了礼部侍郎。此人给自己剃了个秃脑袋,留上了金钱鼠尾的辫子,还穿上了满人的服装。结果在朝堂之上,受到了其他汉官的鄙视和满人的耻笑。恼羞成怒之下,这孙之獬便写了一道奏章,向朝廷建议在全国范围内给汉人剃发。
在奏折中,他有几句话很是打中要害:“陛下平定中原,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之从陛下也!”
结果这剃发令就又推开了。就为这一个剃发,江南各地处处都是血流成河。江阴城本来已经降清,结果听说要剃发,又全城皆反。昆山地区,本来人心平定,但剃发令一下,民众便争相反抗,先是杀掉清军的地方官,后又烧掉了府衙。
最终的结果是残酷镇压,满城皆屠,成千上万的人为了这毫无意义的剃发令失去了生命。
皇太极在清军入关前一年暴病而亡,如果他没有死,是他而不是多尔衮率清军入关,这剃发令很可能不会全国强制推行。
“文字狱么?就是在别人的书里挑一些文字,认为写书的人犯了忌讳,杀头……“杨铭勉强解释着,”还有就是这不准写,那不准写……“
“这倒是奇了。圣人立文字,原来就是阐扬大道,抒发性情,有什么不准写的?“皇太极似乎一时还不能理解。
对此杨铭也只能苦笑。清军入关开始那几年是没有文字狱的,估计满人还不懂这个文字的力量。所以清初那段时间什么书都可以写,什么书都可以出版,完全没有任何限制。
清朝文字狱的开端,起于顺治四年——广东和尚函可身携一本纪录抗清志士悲事迹的史稿《变记》,被南京城门的清兵查获,严刑一年后,流放沈阳。这个处罚相对于后来简直是轻得不能再轻了。
康熙时期,浙江湖州有个叫庄廷鑨的富户,因出版的《明史》在叙及南明史事时,尊奉明朝年号,不承认清朝的正统,直写努尔哈赤的名字,写明将李成梁杀死努尔哈赤的父祖,斥骂降清的尚可喜、耿仲明为“尚贼”、“耿贼”,写清军入关用了“夷寇”等等,清军将《明史》案一干人犯七十余人,包括为《明史》写序的、校对的,甚至卖书的、买书的、刻字印刷的以及当地官吏,在弼教坊同时或凌迟、或杖毙、或绞死。“主犯”庄廷鑨照大逆律剖棺戮尸,另有数百人受牵连发配充军。
翰林院编修戴名世通过访问明朝遗老和参考文字资料写了一本记录明末历史的《南山集》,书印出十年后被人告发被处以斩刑,戴氏家族凡男子十六岁以上者立斩,女子及十五岁以下男子,发给清朝功臣家作奴仆。同乡方孝标曾提供参考资料,也和戴名世同样治罪,虽然方孝标已死,但仍被发棺戮尸。
到了后来乾隆朝,这文字狱就更变本加厉了。乾隆在位六十年,发生文字狱一百三十余起,且都判罚极重。
既然皇太极一时还不能理解这文字狱的奥妙,杨铭也不想提醒他。
“承蒙大汗赠我厚礼,杨某投桃报李,也有小小礼物送给大汗。“杨铭取出包裹里准备的礼盒,策马上前几步。
双马交会,马上的两人近在咫尺,杨铭将礼盒递了过去。读书吧
皇太极淡淡地伸手接过,却是一个小小的首饰盒子。微微一笑,礼盒打开,只见锦缎之上,放置着一块皮质表带的天美时机械手表。
“哦?这小钟甚是精巧……”皇太极拿起手表端详着,颇有几分惊讶。
其实也就是价值一百多块美元的大路货,但在明代,却是无法想象的尖端科技。
“此物如何使用?“皇太极目光炯炯地看着杨铭,显然,他对这件礼物是很感兴趣的。
“很简单的,就是偶尔需要上发条和对时罢了……“杨铭知道皇太极会有此问,从怀中取出一本蓝色封面的书,”在下将使用方法书于纸上,大汗一看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