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要什么?”皇太极微笑,“朕听说你曾对手下的军士说过,想要天下人都过上好日子?“

      杨铭一惊,这些话怎么会传到皇太极的耳里?

      “杨铭,平定天下,惠泽苍生,你不行,崇祯也不行,只有朕,庶几可矣!”皇太极淡淡的语气掩不住内心那种强大的自信。

      杨铭一时沉默。

      在上个世界的历史中,血雨腥风的明末乱世,满清入关平定天下,确实是历史给出的一个最不坏的选择。

      李自成的党项军队残暴,所到之处,铲除城市建筑,裹挟失去家园的老百姓在阵前充作炮灰肉泥,只有破坏没有建设。张献忠则形同禽兽。南明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内斗互砍。如此山河破碎,生灵荼炭,谁来收拾残局?

      而满清入关之后,迅速地平定了天下,建立了一个东临鄂霍茨克海,南极曾母暗沙,西南界喜马拉雅山,西达葱岭,西北至巴尔喀什湖,正北到大漠,东北跨外兴安岭、直至库页岛,疆土面积1300万平方公里的多民族统一国家,疆域之广,生民之众,远超汉唐。

      清朝抗住了沙俄,消灭了准噶尔,征服了蒙古、越南、尼伯尔,平定了新疆、西藏。中国历史上千年的边患在他们手里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在内政上,清朝实行改土归流,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纳粮,解决了明代一直未能解决的国家财政问题。

      在文化上,满清全面接受和发扬了汉文化。满族的诗人鄂貌图、岳端、博尔都、赛尔赫、文昭、敦诚、永忠、铁保,词人纳兰性德、顾太清,文学家曹雪芹、文康、蒲松龄、和邦额,散文家麟庆,书法家永瑆、铁保、吞珠、图清格、英和、如山,画家允禧、永容、赫奕、黑寿、莽鹄立、西密扬阿、阿尔稗、庆保、耆龄、文祥、唐岱……他们所学、所用、所服膺、所发扬的,都是汉文化!

      天空的艳阳黯淡了下来,一片乌云飘到头顶上,忽然下起了雨。冷冷的雨点刷刷地打下来,杨铭座下的战马昂头嘶叫起来,跟在皇太极身后的两骑护卫正要策马上前,皇太极举手制止了他们。

      雨中的皇太极岿然不动,他在等待着杨铭的回答。

      城墙上,许莹、刘必显、赵知县、范同舟等人紧张地望着城下远处的杨铭和皇太极,目光所及之处,在杨铭和皇太极交谈之处的后方二里开外,皇太极带来的铁甲骑兵阵列严然,甲杖林立。

      许莹一双杏眼紧紧地远望着杨铭,目光里饱含深情,也饱含着担忧,此时,她内心里隐隐有一种危险的预感。

      雨落下时,城墙上的人们一阵骚动,有人在寻找避雨的地方。随从们取来雨伞,给刘必显、赵知县等人撑上,舒黛也取了一把雨伞给许莹撑了起来。

      “舒黛,你快去军营……”许莹小声地向舒黛吩咐着。

      雨势来的快,去的也快。不到片刻时间,雨停了,太阳重新露出头来。阳光洒在雨后的空气里,一阵清新明丽的感觉,抬眼向天边望去,远方的燕山余脉隐隐欲现。

      “其实,你们要是不搞文字狱,不搞强制剃发,还是不错的……“杨铭叹了口气,无奈地说。

      “剃发么?……权宜之计,时下两国交兵,以为区分泾渭罢了……”皇太极微笑地说,“至于文字狱,是什么?”

      皇太极本人推行过剃发,但他并不像多尔衮那么执着。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多尔衮率清军入关,沿途他就忙着颁发诏书,要求归顺的明朝军民人等尽皆剃发。进入北京之后,他正式下达了剃发和更换服饰的法令。要求“投诚官吏军民皆着剃发,衣冠悉遵本朝制度”。

      这一命令立刻引起了激烈的反对,不但朝中官员剃发者寥寥无几,大批的前明官员仅仅因为这一制度,就闭门不出,拒绝为清朝效力,或者南下逃离京城。多尔衮眼见统治未稳,担心酿出大变,仅仅一个月之后,就不得不停止了剃发令的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