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姒打趣道,“昭时还不信母亲?”

    裴昭时点头,“昭时自然信母亲的话。只是方才的事还要问母亲的意思,母亲是否允许昭时唤伯父为‘父亲’?”

    姜姒笑道,“自小也是伯父伴你长大,昭时愿意,母亲心里也欢喜。”

    裴昭时欣然笑起,又问,“父亲说,从平陵回来就要来平阳宫,如今怎么不见父亲?”

    “长安的宅子塌了墙,父亲正在家中修葺,修好了自然就来了。”

    裴昭时点头笑起,又喝起了酸马奶,“那昭时下回进宫,就能见到父亲母亲了。”

    待那人的药煎好了,便有宫人躬身进殿端给了宋瑶,宋瑶便也端着药垂头绕过素屏侍奉那人饮汤药了。

    眼见着快到晌午了,万嬷嬷便来问,“公主,今日天儿冷,不如留小侯爷一起进午膳。”

    “膳房今日备了暖锅子,还有辽西送来的黄牛肉,小侯爷正好可以与公主一起吃暖锅。”(《三国志》中有载:“魏国初建,为大理,迁相国。文帝在东宫,赐繇五熟釜”。南北朝时期,火锅使用“铜鼎”,“铜鼎”也是现代普遍流行的火锅。)

    姜姒便也留裴昭时一同进午膳。

    天寒地冻,吃暖锅子是最好的。膳房送来了铜鼎,鼎上正烧着银炭,把汤底煮得咕嘟咕嘟冒泡泡。

    婢子们排成一列奉上最新鲜的牛羊肉,亦有鲜翠欲滴的数样青菜,冷盘小菜自然也有。

    那辽西鲜嫩的牛肉肥美多汁,涮进咕嘟咕嘟的热汤里过一下便能入口品尝。

    整个平阳宫正殿都冒着浓郁的暖锅香气,母子二人说说笑笑吃得十分欢喜。

    待进完了暖锅,侍婢们将铜鼎盘子全都端走了,又开了窗子透气,燃起了艾香,殿内暖锅子的味道很快便消散了。

    到了午后,姜姒便有心命人送裴昭时回府。但裴昭时磨磨蹭蹭地不肯走,小手抓住母亲摇摇晃晃,可怜巴巴地哀求,“昭时想念母亲,想在母亲宫里住几日。”

    姜姒怕裴昭时发现素屏后那人,只得哄他过几日仍会接他进宫小住,裴昭时这才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待裴昭时离开了平阳宫,素屏后那人便沉着声叫道,“姜姒。”

    殿内众人见那阶下囚竟敢直呼长公主名讳,忙垂下头去不敢出声,生怕再似昨夜一般出事。

    姜姒却也不恼,款款行至素屏后,居高临下地瞥着他,“二公子有何吩咐?”

    许之洐正半靠在榻上,阴着脸责问,“昭时便那么轻易地认人为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