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说这些陈年旧事干嘛?我们应该为小毅和我们自己🊿🖂感到高兴才🀙☷🃾是!”

    看到大家都陷入到对往事的追忆中,陈明仁笑嘻嘻地转过话题:“政坛险恶,至少以后我们混不下去了,还可以到南华来当个富家翁,以我们和小毅的交情,他怎么也会照顾一二的。对了,这次一🗁😧路南下,大家对小毅治下的南华有什么观感?”

    “叹为观止!”

    农民家庭出生的钟彬非常重视民生疾苦:“以前我还对南华的所谓高速发展持怀疑态度,但自看到铁路沿线工厂林立、恒河平🂔🎤📁原万里沃野的景象,便知道为什么小毅要一力向外扩张了。

    “姑且不说工业,就说农业吧,这⚘👭可是直接关系到我们大家吃饭的问题。多好的土地啊,从火车上向外看,沃野万里,几⛊😯🄷乎所有的良田都有🖿😕🁒极为优良的灌溉设施,加上这里得天独厚的气候,听说通常年景都可以做到一年两熟到三熟,再加上南华农业科技研究院研究出来的高产作物,今后就算国内有大的灾害,也饿不死人了……”

    现在国内的粮食供应已经没有像抗战刚开始时那么紧张了,经过几年的不断推广,国统区农民种植的水稻、玉米、土豆、番薯、蔬菜等作物,大部分都是安毅集团的农业研究机构研发出来的高产品种,农民们养殖的猪、牛、羊、鸡的品种也经过改良的,有些地方的农民还走出了小农经济圈子,效💡📛🛟法现代化农场的做法,办起了初步现代化的高效率的养猪场和养鸡场,用过去一直废弃或者拿来烧火的庄稼秸秆进行发酵作为饲料,还有的建起了沼气池,代替了沿用了几千年的柴火,极大地促进了农牧业的发展。

    钟彬在🐠陕西带兵时,就亲眼看到原本干涸的梯田,由于引进了南华生产的水泵,一层一层地把水从低处向高处🉲🋎😐送,原本只能看天吃饭的庄稼,也变得水旱由人,亩产比起以前翻了🅅三倍都不止。

    同时,由于免费获得土地的诱惑,大量农民外迁🉦,江🖻浙一带的地主被逼采用机械化作业,联合播种机和收割机开始在农村普及,同时🝸化肥和农药投入使用,这更加地提高了农产品的收成。

    钟彬率部进入云南,♒在驻地附近看到一些村民报名参加由南华🌗农业专家举办的农业致富班,学习如何科学种植平🃁🔲🄧菇、蘑菇,养蚕抽丝。

    所有这些,都让钟彬有一种安毅功德无🐳🃻量🋤🛔🜂的感觉。

    “我🋢看未必,以国内现在的情⛂况,就算是收成好了,农民也得不到多少实惠!”

    甘丽初皱着眉头说:“官场的⛂贪腐我就不说了,就说我们军中吧!我手下有几个河南籍将领,他们说河南被汤恩伯糟蹋得不成样子了……河南本来就连续数年的自然灾害,而汤恩伯不恤民力,总是巧立名目屡屡向农民征收重税,把农民的最后儿一点存粮也强行夺走。

    “河南民众现在有这样的口头禅:河南两大害,黄河和汤恩伯。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百战之地,又面对‘🜙两年三决堤,百年一改道’的黄河,常年水旱灾害不断。最近的一次大规模黄河水灾,是1940年的洪涝灾害,由于连续半个月内连降暴雨导致溃堤,河水奔腾而下,夺淮入海,水退后形成长达数百公里的黄泛区,豫东平原的万顷⛶🞻良田沃土变成沙滩河汊。

    “由于小毅率部取🂧得的淞沪和浙东会战的🋤🛔🜂胜利,日本人没能打进长江口,江南最精华的地区得以保存,豫东、皖北、苏北和山东地区,成为中日交战的主战场。第一战区几十万军队在河南驻防,军粮马料及兵源补充,全靠在河南就地取材,沉重的兵役徭役赋税,使得河南民力物力财力枯竭,即使风调雨顺,农民缴纳粮赋之后,也没有什么节余。而雪上加霜的是,自🃺🜴🆚四一年后连续的久旱无雨,更加重了负担。

    “河南的四害‘水旱蝗汤’中,以汤为最,就是汤恩🖻伯和他统帅的🁰🉞🈠军队。他的部队连土匪都不如,凡是部队驻扎的村落,除老弱妇孺外,所有成年男子一概强制离开,村中细软、粮食、牲口也不许外运,留下的妇女、财产任由他们处置,所过之处,就像蝗虫一样把财物搜刮一空,稍有姿⛳色的女子都逃不脱被侮辱的命运,老百姓绝望之下只得抛弃家园,前往蒙古,随后又迁网西伯利亚和中亚,在那里过上安定的生活。”

    众将一听都沉默下来。

    汤恩伯此人向来飞扬跋扈,与同僚的关系非常糟糕,这位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汤司🗸☮令🔱🄝打仗最喜欢的就是那种飘忽无常的机动战,当看到形势有利时,就迅速来个短促突击,否则便退避三舍。

    每次临阵,🌕⚦汤恩伯的指挥部都没有固定地点,他只带少数随从和电话机四处流动,因为每逢作战,敌机总很活跃,他害怕被敌机发现而招致危险,🖸所以不愿长时间停留于某一地点,以至于司令部的其他人员都不🕬🌭🂘知道总司令在何处。

    抗战爆发后汤恩伯仅有的几次战功,都是蒋委员长亲自向他下令,并严令不得后退,汤司令才硬着头皮上的,在友军几乎损失殆尽也消耗了敌军主要力量🏂🗐的同时,算是打了几场胜仗。因此,这个人跟同僚的关系差到了极点,反正要是他的部队出了事,大概没人愿意来救他。

    不🜾🇴🜱过,汤恩伯是浙江人,又是黄⚥📜埔六期生,是蒋委员长的嫡系。他跟同僚的关系差、军事素质不过硬、军队祸害百姓、战时保存实力等问题在蒋委员长看来不是缺点而是优点。正因为这样,汤🞘🔚恩伯必须也必然对蒋委员长言听计从;不然的话,蒋委员长下条命令,汤恩伯就得完蛋。

    在蒋🋢委员长看来,反而那些跟同僚的关🐳🃻系好、军🉦队秋毫无犯、又有足够实力的将领们就太危险了,他们要造反可太容易了。因此,尽管军中颇多怨言,但汤恩伯依然继续当他的河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