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13.bsp;从很多方面说,儒家和佛家,无疑存在竞争,当然,还有道家。

    纵观之前的历朝历代,儒家自然最是成功,因为儒家入世,大多数时候都把持着朝政。

    但佛家和道家,并不是没有对儒家形成过挑战,如在汉、晋之际,新道家反周孔名教的运动,便让儒家遭遇了一次危机,两晋之后的南北朝及隋唐,佛教更是长期处于支配地位。

    在大理国,佛家可以说一直都压着儒家一头,大理国的士子之所以被称为师僧,就因为他们大多是僧人,习佛理,又读儒书的僧人。

    至于民间,自南诏时起,便是家家崇佛,佛教,已经全方位的渗透到了大理国的方方面面。

    但在这些事上,这三家的追求,都没有尽头,最好是自己一家独尊最好。

    “这些大和尚,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段正淳道:“我大理,崇佛上百年,”

    他摇头,“有些事,同样做得迟了些。”

    他这还是第一次在段誉的面前,吐槽前任们。

    对他们这些人来说,无论儒家、佛家、道家,可以说都是工具,因此让这其中的任一家占据绝对优势,都不可取。

    虽然前面的那些位,对此也都有些警惕,并做出了一些努力,如借大臣角力的机会,让“国师”这在开国初期,不但是佛家领袖,还参赞军国机要,实际地位都在丞相之上的职位,变成了如今空有高位的闲职,还通过多种手段,让儒家和道家,尤其是儒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总体来说,在如今的大理国,佛家依然是一家独大。

    段誉讥讽道:“我听说,不少百姓,非但捐钱,连家中的良田,不少都捐给了佛寺,以至于一家家佛寺,都成了大地主,连赋税都不用交的大地主……

    “就连这边铜坊的出产,至少有两成,都变成了各家对佛寺的进奉……”

    “他们,居然还不知足?”

    “更别说,这些年,僧徒滥杂,蛊害百姓之事不绝于耳,荒年放高利贷者,寺僧一直都是主力,我……”

    “誉儿,”段正淳打断了儿子的话,“佛家之事,得徐徐图之,”

    还是少年心性啊。

    虽然他把三教都当作工具,但他很明白,佛家因为关乎信仰,断不可采取针对儒家的措施。

    段誉躬身道:“父皇,这些时日针对儒家,等同于间接帮助了佛家,儿子思虑不周,请父皇责罚。”

    要说,怼儒家的时候,他还真没有想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