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说了这么多看似与本文无关的废话,其实不然。

    神秘出现又神秘失踪的“陶华”,她给我讲的故事,不也属于谣言么?启示我从中领悟需要做的事情。

    西周时期,文字属于贵族、官府才拥有的文明,谣言只能口口相传;及至文字普及,谣言通过书籍形式做出预示,最著名的当属《推背图》、《烧饼歌》;到了现代,谣言以一种更新型的方式达成迅速传播,那就是网络。

    若是有心,多留意网络突然出现的某些奇怪新闻,往往会和不久的将来发生的某事产生前后呼应的联系。

    只是现在网络新闻实在太多,没人留意罢了。

    我打开手机百度,输入“古城桃花”四个关键字,一条三天前(陶华给我照片那天)的新闻赫然入目——

    “古城南郊一株千年古桃树,清明当日盛开,花香扑鼻。据附近老人讲述,这棵桃树已有百年未曾开花。因树身有两条极似男女相拥的纹理,又称之为‘合欢树’。当地相男女婚前,会来此树祭拜,求得婚姻美满。”

    我关了手机,揉着太阳穴,仔细回忆着陶华讲述的每一个细节,一条越来越清晰的线索逐渐串联……

    一路无话,到达古城南郊,正值隔天正午。

    清明刚过,初春的寒意裹着颤巍巍抖擞着嫩绿的野草,蜜蜂蝴蝶嬉戏于百花丛,踏青的人们褪了严冬的寒衣,笑容也逐渐荡漾着春意。

    我远远看着那株千年古桃树,不由倒吸一口冷气。

    照片里,看不出实物大小,亲眼所见,才发现这株树——

    实在是,太大了!

    怎么形容呢?这棵桃树起码三层楼高,树荫铺天盖地遮挡着阳光,没有一丝能透到地面。

    因为新闻效应,许多游客慕名而来,纷纷合影留念,更有手贱的在树身刻着人彼此的名字,以此彰显爱情忠贞不渝。

    至于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游客们念着这些名字,指责破坏自然景观、嘲笑素质低下,就不在这些热之人思考范围内了。

    看来随着桃花“流芳百世”的可能性为零;倒是“遗臭万年”的几率更大一些。

    人太多,不方便靠近观察,我点了根烟端详许久,直到烟头烫到手指头,才从震惊中缓过神!

    桃树北边约一公里,一座形似倒置月牙的矮山,荒突突不见一丝绿意。山下一条刚刚解冻的小河,顺着山势由东往西缓缓流淌,汇入一方椭圆形的湖泊。东边更是奇怪,黄土覆盖着风化多年山岩,些许风就能扬起漫天黄沙。

    以五行推演,东为木却是寸草不生的岩石;西为火则为瓶罐形状的小湖;北为水反而有一座荒山;南为火长了一棵千年古桃树。

    由此推论,当年的陶家庄,居于山、湖、树、岩正中,五行为土的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