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一旁的杏花闻言,脸上露出一抹温柔的笑容,轻声回应道:“我觉得孩子们年纪还小,再等上个一年半载也无妨的。”
此时,王知默默地伫立在屋外,将屋内的对话尽收耳底。每一个字仿佛都化作一把利刃,无情地刺痛着他的心窝。正当他黯然神伤之时,恰好遇见外出归来的云亭。
云亭一眼便瞧见了呆立在门口的王知,眉头瞬间皱成一团,没好气儿地道:“怎么又是你这家伙?我不是早跟你讲过,让你别再来我家了嘛?”
王知深吸一口气,强忍着内心的痛楚,目光坚定地直视着云亭,斩钉截铁地说道:“我全都清楚了,但只要你们尚未正式成亲,那么于我而言,就依然存在一线希望!”面对王知如此坚决的态度,云亭一时语塞,竟不知如何作答。
王知迈着沉重的步伐踏上了归家之路。然而就在这时,原本晴朗的天空骤然间雷声轰鸣,乌云密布,紧接着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
王知停下脚步,缓缓抬起头仰望着那阴沉的天幕,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悲愤与绝望:“难道连这老天爷都如此瞧不起我吗?”他喃喃自语道,泪水混合着雨水顺着脸颊流淌下来,模糊了视线。
狂风呼啸着吹打在他身上,冰冷的雨滴无情地砸落在他头顶、肩膀和后背,但这些肉体上的痛苦远远比不上内心深处的伤痛。此刻的他仿佛被整个世界所遗弃,孤独而无助地站在这场暴雨之中,放声痛哭起来。哭声夹杂着雨声回荡在空旷的田野上,显得那般凄凉与哀伤。
黄珍珠坐在窗边,望着窗外如注的大雨,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担忧之情。她那宝贝儿子还在外未归,这么大的雨,万一淋湿了可如何是好?想到这里,黄珍珠再也坐不住了,她迅速站起身来,从门边拿起一把雨伞,急匆匆地出了门。
一路上,黄珍珠心急如焚,脚步匆匆。豆大的雨点打在伞面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但她全然不顾。终于,在一个拐角处,她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淋得浑身湿透、像只落汤鸡似的儿子正缓缓走来。
黄珍珠的心瞬间揪紧,疼惜之意溢于言表。她赶忙快步上前,将雨伞高高举起,为儿子遮住那无情的雨滴。同时,伸出手轻柔地擦拭着儿子脸上的雨水,关切地说道:“快走,跟妈妈回家喝碗姜汤,千万别生病啊!”
然而,尽管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家中,并喝下了热腾腾的姜汤,却依然未能阻止病魔的侵袭。
到家没过多久,王知便开始感到不适,先是头晕目眩,接着浑身发冷,最后竟然发起了高烧。看着儿子满脸通红、昏昏欲睡的模样,黄珍珠焦急万分,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她立马请来了附近村里的刘大夫。刘大夫来到床边,仔细地为王知把了脉,然后微微皱起眉头,陷入了沉思之中。
片刻之后,他开口说道:“这孩子乃是急火攻心外加遭受风寒所致,此次高热来得甚是凶猛。我会开几副药,每日需多喂几次,先设法让热度退下去,而后再慢慢调理身子。”说完,大夫提笔写下药方,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后便离开了。
黄珍珠紧紧握着那张药方,仿佛握住了拯救儿子的希望之光。她马不停蹄地按照医嘱抓药煎药,一勺一勺小心翼翼地喂进儿子口中。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几乎寸步不离地守在儿子身边,悉心照料,祈祷着儿子能够早日康复。
一个星期匆匆而过,王知的高烧终于如潮水般渐渐退去,但他整个人却依旧如同被抽走了灵魂一般,丝毫不见往日的精气神。那张苍白的脸庞此刻更显憔悴,双眼空洞无神地望着天花板,仿佛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所有兴趣和热情。
黄珍珠心急如焚,整日守在儿子床边,悉心照料着。眼见王知这般模样,她心疼不已,于是决定再次出门去请刘大夫来看看。
刘大夫坐在床沿边,轻轻地为王知把起脉来。片刻后,他缓缓松开手,深深地叹了口气,说道:“原本这病只是急火攻心所致,按理说只要好好调养一阵子便能痊愈。但如今看来,他心中似有千千结未解,怕是还有什么心事未曾放下啊。所谓心病还须心药医,我可以给他开一些疏肝解郁的汤药,不过这药效终究有限,关键还是得靠他自己能够想通才行呐。”说完,刘大夫拿起笔,刷刷刷地写下一张药方,然后便起身告辞离去了。
黄珍珠接过药方,感激涕零地道谢送刘大夫出了门。回到房间,她看着床上依然虚弱不堪的儿子,忍不住又是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儿啊,你说说看,你这到底是何苦呢?这天底下好姑娘多得是呀,为何你就偏偏要如此执拗地钟情于那一个女子呢?你若真有个三长两短的,叫为娘的往后可怎么活下去哟!”说着说着,泪水已不由自主地顺着脸颊滑落下来。
黄珍珠一边用手擦拭着眼角不断滚落的泪珠,一边心疼地望着面前一脸憔悴、泪流满面的儿子王知。
而此时的王知,默默地注视着眼前满脸泪痕的母亲,心中五味杂陈,不知不觉间,泪水也顺着脸颊缓缓滑落下来。
此时,王知默默地伫立在屋外,将屋内的对话尽收耳底。每一个字仿佛都化作一把利刃,无情地刺痛着他的心窝。正当他黯然神伤之时,恰好遇见外出归来的云亭。
云亭一眼便瞧见了呆立在门口的王知,眉头瞬间皱成一团,没好气儿地道:“怎么又是你这家伙?我不是早跟你讲过,让你别再来我家了嘛?”
王知深吸一口气,强忍着内心的痛楚,目光坚定地直视着云亭,斩钉截铁地说道:“我全都清楚了,但只要你们尚未正式成亲,那么于我而言,就依然存在一线希望!”面对王知如此坚决的态度,云亭一时语塞,竟不知如何作答。
王知迈着沉重的步伐踏上了归家之路。然而就在这时,原本晴朗的天空骤然间雷声轰鸣,乌云密布,紧接着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
王知停下脚步,缓缓抬起头仰望着那阴沉的天幕,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悲愤与绝望:“难道连这老天爷都如此瞧不起我吗?”他喃喃自语道,泪水混合着雨水顺着脸颊流淌下来,模糊了视线。
狂风呼啸着吹打在他身上,冰冷的雨滴无情地砸落在他头顶、肩膀和后背,但这些肉体上的痛苦远远比不上内心深处的伤痛。此刻的他仿佛被整个世界所遗弃,孤独而无助地站在这场暴雨之中,放声痛哭起来。哭声夹杂着雨声回荡在空旷的田野上,显得那般凄凉与哀伤。
黄珍珠坐在窗边,望着窗外如注的大雨,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担忧之情。她那宝贝儿子还在外未归,这么大的雨,万一淋湿了可如何是好?想到这里,黄珍珠再也坐不住了,她迅速站起身来,从门边拿起一把雨伞,急匆匆地出了门。
一路上,黄珍珠心急如焚,脚步匆匆。豆大的雨点打在伞面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但她全然不顾。终于,在一个拐角处,她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淋得浑身湿透、像只落汤鸡似的儿子正缓缓走来。
黄珍珠的心瞬间揪紧,疼惜之意溢于言表。她赶忙快步上前,将雨伞高高举起,为儿子遮住那无情的雨滴。同时,伸出手轻柔地擦拭着儿子脸上的雨水,关切地说道:“快走,跟妈妈回家喝碗姜汤,千万别生病啊!”
然而,尽管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家中,并喝下了热腾腾的姜汤,却依然未能阻止病魔的侵袭。
到家没过多久,王知便开始感到不适,先是头晕目眩,接着浑身发冷,最后竟然发起了高烧。看着儿子满脸通红、昏昏欲睡的模样,黄珍珠焦急万分,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她立马请来了附近村里的刘大夫。刘大夫来到床边,仔细地为王知把了脉,然后微微皱起眉头,陷入了沉思之中。
片刻之后,他开口说道:“这孩子乃是急火攻心外加遭受风寒所致,此次高热来得甚是凶猛。我会开几副药,每日需多喂几次,先设法让热度退下去,而后再慢慢调理身子。”说完,大夫提笔写下药方,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后便离开了。
黄珍珠紧紧握着那张药方,仿佛握住了拯救儿子的希望之光。她马不停蹄地按照医嘱抓药煎药,一勺一勺小心翼翼地喂进儿子口中。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几乎寸步不离地守在儿子身边,悉心照料,祈祷着儿子能够早日康复。
一个星期匆匆而过,王知的高烧终于如潮水般渐渐退去,但他整个人却依旧如同被抽走了灵魂一般,丝毫不见往日的精气神。那张苍白的脸庞此刻更显憔悴,双眼空洞无神地望着天花板,仿佛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所有兴趣和热情。
黄珍珠心急如焚,整日守在儿子床边,悉心照料着。眼见王知这般模样,她心疼不已,于是决定再次出门去请刘大夫来看看。
刘大夫坐在床沿边,轻轻地为王知把起脉来。片刻后,他缓缓松开手,深深地叹了口气,说道:“原本这病只是急火攻心所致,按理说只要好好调养一阵子便能痊愈。但如今看来,他心中似有千千结未解,怕是还有什么心事未曾放下啊。所谓心病还须心药医,我可以给他开一些疏肝解郁的汤药,不过这药效终究有限,关键还是得靠他自己能够想通才行呐。”说完,刘大夫拿起笔,刷刷刷地写下一张药方,然后便起身告辞离去了。
黄珍珠接过药方,感激涕零地道谢送刘大夫出了门。回到房间,她看着床上依然虚弱不堪的儿子,忍不住又是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儿啊,你说说看,你这到底是何苦呢?这天底下好姑娘多得是呀,为何你就偏偏要如此执拗地钟情于那一个女子呢?你若真有个三长两短的,叫为娘的往后可怎么活下去哟!”说着说着,泪水已不由自主地顺着脸颊滑落下来。
黄珍珠一边用手擦拭着眼角不断滚落的泪珠,一边心疼地望着面前一脸憔悴、泪流满面的儿子王知。
而此时的王知,默默地注视着眼前满脸泪痕的母亲,心中五味杂陈,不知不觉间,泪水也顺着脸颊缓缓滑落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