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可惜的是,海瑞前半辈子的心血,朝廷根本没有采纳。

    直到清朝光绪年间,冯子材将军按照海瑞当年的建议和对策具体执行,这才大大化解了汉黎之间的民族矛盾和战争对峙,“前有海瑞,后有冯公;通道设县,志继刚峰。”

    海玥了解这些原有的历史进程,才会希望弟弟早日发迹。

    何必等三百多年,由后人把自己的想法付之于实践呢,自己来做不好么?

    况且不仅仅是海南,还能改变更多的地方!

    当然现在说那些远了,隆哥儿前来报信也是担心黎人不计后果的复仇:“玥哥儿,此案终究与你有关,现在外面都在传你的神探之名,黎族当然也听说了,要当心啊,万一他们杀红了眼,迁怒于你……”

    ‘冤有头债有主,黎人不是不讲道理,也是被压迫的……’

    海玥对于黎族倒没什么坏印象,但也没有一厢情愿,点了点头:“我记下了,会防备的!”

    送走了这位,海玥回到桌案前,温习功课的眼神也更加专注。

    经历此事后,他更不想当一位身不由己的小民。

    第一步。

    专心备考,拿下县试!

    ……

    相比起每三年一次的正考,县试属于预考,对于地方州县而言,依旧是一场盛会。

    哪怕琼州府这种海南岛的政治枢纽,也不例外。

    这一日,东坡书院外,聚集了三百多名赶考的学子,外加给他们鼓气壮行的亲友,乌泱泱的一大片,将一整条街都挤得水泄不通。

    海氏兄弟正在其中,不仅大哥、二哥、三哥、四哥齐聚,就连文化荒漠的五哥和身体略有残疾的七哥都来了,老八、老九、老十更是八九不离十。

    “十三弟!十四弟!以二位的学识,县试不在话下,便要看能否得个案首!”

    “来日中个小三元,扬我琼山海氏的威名!哈哈!”

    在一众兄弟的殷切鼓励下,海玥和海瑞经过了简单的搜身,各自带着考篮,消失在了龙门口。

    本就是之前进学的书院,两人轻车熟路,来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将考篮里的考证、校卡、文房四宝、食物等纷纷取出,第一时间翻看起答题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