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虚起眼睛摸了它两下,然后干脆利落的起身洗漱,换上嫁衣任常舅母摆弄,绞面是真的疼,常舅母的手劲也不是一般的大,“舅母,别拍了,都是花钱买的,用剩的都放你这儿好了。”

    常舅母本来手里拿着小盒铅华,往孟晚脸上拍着上妆,听闻孟晚所言,力道确实轻了不少。

    “也是,你长得这么白,本不用上这么多粉,反而浪费,那我就收起来了?”

    孟晚急忙点头,“你快收着吧,我脸上这些已经是够了。”常舅母欢欢喜喜的将剩下的铅华收好,这东西比糕点果子还贵,她也只有逢年过节才舍得用。

    上了粉还要描眉,府城人家自然有石黛青黛可用,到孟晚这里常舅母直接从灶台下取了根还带着余温的小木棍来,大致的在孟晚眉毛上划了两道便好了。

    口脂更简单,孟晚自己动手,比铜钱大不了多少的小盒子里用指尖沾了丁点细细涂抹到唇上,完事!

    饶是常舅母看不惯孟晚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好颜色,更别提满哥儿了。

    “晚哥儿,你可真好看啊!”

    被人夸心底都是高兴的,孟晚坐在炕上披散着长发看他,“是吗?”

    “是……是啊!”满哥儿呆愣愣的看他。

    哥儿出嫁是没有盖头的,大户人家会备着把金丝银缕的团扇遮面,平民百姓就没这么讲究了。

    常舅母手还算巧,将孟晚的发鬓全都梳到脑后,用祥云簪子簪起来,看着清清爽爽,甚至比从前半披着还方便些。

    禹国女子的发鬓都喜梳的高耸些,再往上装点珠翠,哥儿则低调不少,普通百姓多是将头发盘至脑后做垂鬓,官宦人家的夫郎才能将发梳到头顶,以发冠钗子为主。

    孟晚摸了摸后颈处的发包,指尖能触碰到祥云簪圆润的簪头,外头天光大亮,他轻叹一声。

    宋亭舟,我准备好了。

    未时三刻,宋亭舟租借了村长家的牛车过来接孟晚,他也穿着一身大红色的袍子,头发用发带绑了高马尾,端的是大好男儿,俊美非凡。

    压抑着的唇角要笑不笑,面上看不出什么,实际心里既是紧张又是期待。

    大力大柱这样的宋家年轻壮力都跟着来了,还有今天充当媒婆的宋六婶,她也难得穿着一身新衣,在常家的巷子口说着吉利话。

    今天新夫郎不能下地,照理说要娘家弟弟背出门,常舅母的儿子今年才十二,个子还没孟晚高,不过吃的壮实,还能勉强背的动孟晚。

    趔趔趄趄的将孟晚背出常家大门,这么几步将守在门外的宋亭舟看的提心吊胆,这头常家表弟脚刚迈出大门,那边他迅速的抱起孟晚。

    旁边跟来的人都开始哄笑起来,新郎这是等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