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便是除夕……”赵知县踟踌着说,“民心思安,老百姓都盼着能过个安稳年。这雷声……全城震动……”

      “大人大可放心。”刘必显信心满满地说,“将军既使此法,必定是为社谡生民施利。大人可晓谕全城,令大众不必惊慌……”

      “赵大人、刘先生都在啊。”杨铭终于来了,简简单单的一身青布夹袄,气宇轩昂,拱手含笑,唯一不太协调的是头上的毫米短发。

      见得杨铭到来,刘必显起身相迎,赵知县也顾不上身份,跟着站了起来。

      “杨将军,这雷声……”寒暄几句,赵知县就问起正题了。

      “赵大人,鞑子军今天攻打北京城,在下略施雷法,击退了他们。”杨铭冲赵知县拱拱手,轻描淡写地说。

      “这……”赵知县一时瞠目结舌。北京城距顺义四十里,难道这杨铭竟能数十里之外施展雷法?这也太骇人了。不过,法术这玩意难说,不能以常理判断之,八成这家伙真有此能也说不定。m.book56.com

      “原来如此。将军又立大功一件啊……”赵知县脸上露出五味杂陈的笑容。

      “请赵大人即刻就向北京报捷吧。”杨铭说。

      “将军,此事可属确切?”上次的雷法是赵知县亲眼目睹,报上去那是没有问题的。可今天仅凭杨铭一句话,就轻易地往北京报捷?赵知县一时还拿不定主意。

      “当然。”杨铭肯定的说,“在下三记雷法,虏兵死伤一千多人,岂能有假?”

      这家伙说得有鼻子有眼的,看来事情是确实无疑了。赵知县略一思忖,喜从心来,顿时满面春风。

      “如此甚好。本官回衙后,即行派人前往京师报捷,为将军请功!”赵知县手捻着几缕胡须,微笑地看着杨铭。

      “不敢不敢,杨某此功,全凭大人调度得宜,教化有方……”杨铭知道不分点功给赵知县,难保他会全力办事。

      “杨将军过谦了。”赵知县呵呵笑了几声,又板起官脸,一本正经地对杨铭说:

      “说到教化导民,本官此次来贵府,另有一事……”

      “杨将军从鞑虏手中救回数十女子,将其送归家人,乡绅耆民,无不交口称赞。本官要在旌善亭给杨将军旌表!”

      洪武五年,明太祖下令在全国城乡设置“申明亭”和“旌善亭”。在申明亭里不仅定期张贴朝廷文告,公布本地罪犯或犯错人员的姓名及其罪错内容,而且推举德高望重之人,在申明亭主持调解民间轻微纠纷。“旌善亭”则是粘贴榜文,公布本地的忠义之士、孝子贤孙、贞女节妇之事,从而达到教化乡民之目的。

      杨铭知道,这是城里的那些女子家属在给自己施加压力了。自上次秦氏夫妇成功讨回女儿后,陆续又有一些女子家属来府要人。杨铭要大堂一一登记,告诉他们等几天再来领人。今天已经廿九日了,明日便是大年除夕,看来这些家属们都是急着想要全家团年了。

      “如此便多谢大人!”杨铭对赵知县拱拱手,又对刘必显说道:“请刘先生张出榜文,让那些女子家属午后便来府领人吧。”

      明明同意放人,却又偏偏要拖这么几天,刘必显也搞不懂杨铭行的是什么章法。现在既然杨铭同意张榜放人,刘必显也算是了结了一桩麻烦事,其他的,他也不想多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