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并不仅限于坦克。

    放眼未来,军队对卡车、装甲车等汽车的需求将呈现爆炸式增长,而且这种需求必然会发生。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德国的汽车工业必须进一步发展。我认为,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应当让汽车摆脱仅供上流社会享用的局限,降低价格,让普通市民也能负担得起,并进行更多、更大规模的生产。”

    “这......但考虑到当前汽车的制造成本、人工费用以及生产环境,是否有些勉强?”

    一直认真听讲的迈巴赫举起手提问。

    而汉斯早已准备好了答案。

    “各位听说过‘流水线生产系统’吗?”

    “流水线生产?”

    “说起来,男爵旗下的DRR公司就依靠这种流水线,在极短时间内大批量生产收音机,销往全球......”

    “没错,正是如此。以往,汽车需要由小规模团队花费数天时间才能制造完成。但若引入流水线,生产速度将得到极大的提升。理论上来说,我们可以做到每小时生产一辆汽车,甚至每几十秒就能生产一辆。”

    “什......几十秒?!”

    某个不知名的人惊讶得喊了出来。

    其他人的表情也大同小异。

    然而,真正痴迷于大规模生产的福特,早在1914年就已实现了24秒生产一辆T型车的记录,因此,这绝非天方夜谭。

    “事实上,流水线的高效性已经通过收音机生产得到了验证。DRR公司正是依靠流水线,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和生产成本,同时大幅提高了生产速度。如果各位有兴趣,我可以提供相关统计数据。”

    “我们并非不相信男爵阁下,只是这样的生产速度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光靠流水线真的能做到吗?”

    “当然,这不仅仅是流水线的作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产品的标准化、统一化,以及零部件的极简化。”

    “唔......”

    “但无论如何,大规模生产已是时代潮流。美国的汽车企业已经开始对流水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如果我们德国作为汽车工业的先驱者,无法抢占先机,那么在市场竞争中,美国人很快就会占据主导地位。”

    当汉斯提到在经济和工业领域已逐步超越欧洲的美国时,众人的眼神发生了变化。

    德国,正是汽车工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