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参谋长鲁登道夫的回答,皇储威廉不禁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啧,没想到盟友靠不住竟会让人如此焦躁。”

    早知如此,或许自己该选择前往西线。毕竟,比奥匈帝国更弱小的比利时军队尚且能英勇作战。

    他只能希望奥匈军能认清现实,专注于防御。但遗憾的是,赫岑多夫依旧执迷于包围歼灭战的梦想,甚至主动决定先发制人,对俄军展开攻势。

    “先在波兰南部平原侧翼包围俄军,然后再进行攻击。”

    “那向加利西亚东部进军的俄军攻势......”

    “加利西亚东部的伦贝格(Lemberg)与普热梅希尔(Przemy02l)要塞工事坚固。只要利用这些据点‘积极防御’,就有胜算。”

    赫岑多夫信心满满地做出保证,随即奔赴前线。

    但是,怀揣包围歼灭计划的并非只有奥匈军。南下的俄国西南方面军同样意图在加利西亚完成对奥匈军的包围。

    “双方的战斗,很可能会以遭遇战的形式展开。”

    “我不知道以前怎样,但这并不常见。”

    “是啊,确实不常见。”

    事实上,即将爆发的加利西亚战役(或伦贝格战役),即奥匈帝国与俄罗斯帝国的首次交战,正是一场双方皆试图包围对方的遭遇战。

    在那个时代,战争通常是一方进攻,另一方防守。而这场战役的特殊之处,在于双方都在主动寻求包围对方的机会。

    “不过,赫岑多夫的作战计划看起来还算不错。如果运气好的话,或许真的能完成对俄军的包围。”

    “胜利女神是否会眷顾他们,还要看战场形势。殿下请看地图,地理环境本就对俄军更为有利。而且,我尤其担心负责战线北翼的奥匈第三军。”

    “第三军?”

    “是的,第三军是奥匈帝国军队中,对帝国忠诚度最低的部队之一。”

    “又是那该死的民族问题。”

    皇储威廉沉声低语,鲁登道夫则微微点头,以示赞同。

    奥匈第三军的士兵大多由罗马尼亚人、斯洛文尼亚人、意大利人和乌克兰人组成——这些民族,正是奥匈军中对帝国与皇帝忠诚度最低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