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太难得了,用一位国外网友的评价,在国际顶级音乐人里,只有蒲潼把大家伙当普通人,也把自己当普通人。

    蒲潼看到这条热评自己都笑了,大家可不都是普通人嘛。他只想把优秀作品拿出来被更多人喜欢,自然会更重视大家的收听体验。

    为了让大家伙真的听懂这首曲子,他特地写了剧本出来,诚意什么的算不上,这是他应该做的。

    因为有前几次的剧本创作经验,他这次梁祝故事的创作相当顺手,本来打算当补充说明的,没想到成点睛之笔了。

    [你看这个。]

    放学刚回家,蒲潼就收到了来自余纨纨的电子表格,这是姜芸统计的此次两首曲子的详细数据。

    目前来看,《梁祝》各方面的数据都要比艾格伦的古典音乐高,无论是播放量还是评价,都实现了一定的领先。

    [恭喜,先下一城,第一场你应该能赢。]

    蒲潼皱了皱眉,半场开香槟可不提倡啊,曲子才刚发布几天,这些数据也只是暂时的。

    他们比赛的期限足足有一个月,到时候谁高谁低还不好说。

    当然话是这么说,但音乐的走势基本都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刚开始就拉开了差距,后面不出意外也不会被反超。

    虽然蒲潼也不是很重视这场对决的输赢就是了,重要的是,他通过这首歌让更多人认识到了中华文化。

    事先蒲潼都没意识到这首曲子会火成这个样子,毕竟在他的印象中,原世界的梁祝并没有在国际掀起热潮。

    这首曲子自然不差,但由于国外的主流古典音乐市场已经形成,这首曲子很难被关注到。

    不过在这里,音乐蒲潼的名人效应,这首曲子得以被更多人关注到,比起它的艺术性,更多人其实都是被这个故事所打动。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首曲子在数据层面会比艾格伦的奏鸣曲高。

    如果他能赢,也不是赢在艺术的高低,而是赢在人心……

    不过他也不会觉得这是自己的功劳,在自己当时演奏完这首曲子后,剩下部分的内容其实都是柳慕老师他们完成的。

    毕竟蒲潼并不懂小提琴和古典音乐,他能做的,只是把旋律拿出来,然后写一个剧本而已。

    梁祝这首曲子能如此火爆,与曲子本身的优秀和演奏团队的实力脱不开关系。

    当时柳慕之所以激动地握紧他的手,只是因为她看到了机会……一个让华夏传统音乐走上国际视野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