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出了何事?”渠国公见赵金玉也跑来传旨,心中不禁起疑。赵金玉道:“我今日公干事物繁忙,原本无暇。可接到渠国公示警,知道萧关出了事,就想来良淄打探,也希望元良莫要意气用事,但才一出御史台,就碰见一个内侍,给了我这个。”
说罢,便从怀中掏出了一张纸,递给了赵正。赵正接过一看,却是示警。
纸上短短几行字,只说郑西元与皇后密谋,萧关之事,乃是皇后所为,让赵正小心行事。
“那内侍是谁?可留下姓名!?”
赵金玉摇头,“未曾。只是面熟,大概在太极殿或是甘庭殿碰过面。”
几人面露疑惑,赵正定了定神,“是林小五。”
“林小五?”
“为圣人吸痰的那位小内侍。”赵正道,“他在后庭一直被打压,我猜大概与高隆盛有关。从前见他,他都不敢与我正面说话。此刻突然示警,恐怕也是事急从权,迫不得已。此时不去说他,金玉,你又为何亲自来了?就只是为了传信?”
渠国公道:“可这信也忒晚了一些!萧关出事都过去许多时辰了,他此时传来这示警,莫不是后知后觉!”
赵金玉道:“他还说,因为这事,郑西元与林氏起了冲突,大概郑西元对萧关之围似乎也不知情,破口大骂林氏居心叵测,想要毁尽几十年的根基,听得那小内侍满脸慌恐。想来郑西元他今日去甘露殿,就是为了元良而兴师问罪去的!”
“这老狐狸,倒是稀奇了!”梁珅若有所思,渠国公冷笑一声,道:“有什么稀奇的,此一时彼一时而已。皇后这套路,明眼人顺藤摸瓜一查,便知是谁做下的。这恶毒妇人是将自己立了个靶子,而郑西元是怕元良受不住这打击,引兵毁了他们的谋划!”
“什么谋划!?康小六造反,还是徐王篡位?”梁珅问,“那不正好趁了他们的心意么?他们不还巴不得元良忽然就冲进太极宫?届时天下大乱,他们不就有了名头?”
几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望了过来,赵正摇了摇头,“守道啊,这事你不懂。”
无论是康小六还是徐王,这二人眼下要的是时间!而不是天下大乱,虽然流程是这么个流程,但是顺序不能乱。此时赵正若是因为妻子遇险而愤起祸乱朝堂,最得利的是太子,其次是魏王。
郑西元是个懂行的,他现如今就是要稳住河陇系,给徐王或者康陆制造条件。河北等着募兵政策落地,他好有时间光明正大招兵买马。徐王也等着时间稳定剑南,此时皇后却逼赵元良发难,那纯粹属于捣乱!
对此,郑西元焉能不怒?
“这么说来,他二人今日只顾吵架,当真没时间策划谋划元良的阴谋诡计!”
“这就不知了!不过想要在太极宫对付元良,他们大概是没这个时间谋划的。”赵金玉道:“我赶来,就是怕你不应召。不怕实话告诉你,今日圣人深夜传旨,召诸位相公入殿,可能涉及魏王立储之事!”
“怎么说!?”众人吃了一惊,这时候商量换储?圣人这是喝假酒了吧?太子在潼关练兵,魏王在当拉山餐风饮雪,赵元良家卷在萧关遇袭,朝中局势忽然一下就变得云波诡谲。圣人坐在金銮殿上,眼下耳聋便就罢了,却没来由地挑了这么个时辰!
赵金玉“啧”了一声,“这你们还不懂!?梁侍郎不懂也就罢了,怎么元良与渠国公也蒙在鼓里!这分明就是郑西元撺掇,那妖妇为圣人吹的耳边风!我这丈人我太了解了,他就是打蛇顺杆子,既然已出了萧关这档子事,便就将错就错,借着势头想要探圣人的口风。圣人此刻一旦松口改立储君,你们就说,太子还能在潼关安心练兵?不得立马跑回来与你等不死不休!?”
渠国公恍然大悟,“安国公是说,郑西元赌元良不敢应召入宫?”
说罢,便从怀中掏出了一张纸,递给了赵正。赵正接过一看,却是示警。
纸上短短几行字,只说郑西元与皇后密谋,萧关之事,乃是皇后所为,让赵正小心行事。
“那内侍是谁?可留下姓名!?”
赵金玉摇头,“未曾。只是面熟,大概在太极殿或是甘庭殿碰过面。”
几人面露疑惑,赵正定了定神,“是林小五。”
“林小五?”
“为圣人吸痰的那位小内侍。”赵正道,“他在后庭一直被打压,我猜大概与高隆盛有关。从前见他,他都不敢与我正面说话。此刻突然示警,恐怕也是事急从权,迫不得已。此时不去说他,金玉,你又为何亲自来了?就只是为了传信?”
渠国公道:“可这信也忒晚了一些!萧关出事都过去许多时辰了,他此时传来这示警,莫不是后知后觉!”
赵金玉道:“他还说,因为这事,郑西元与林氏起了冲突,大概郑西元对萧关之围似乎也不知情,破口大骂林氏居心叵测,想要毁尽几十年的根基,听得那小内侍满脸慌恐。想来郑西元他今日去甘露殿,就是为了元良而兴师问罪去的!”
“这老狐狸,倒是稀奇了!”梁珅若有所思,渠国公冷笑一声,道:“有什么稀奇的,此一时彼一时而已。皇后这套路,明眼人顺藤摸瓜一查,便知是谁做下的。这恶毒妇人是将自己立了个靶子,而郑西元是怕元良受不住这打击,引兵毁了他们的谋划!”
“什么谋划!?康小六造反,还是徐王篡位?”梁珅问,“那不正好趁了他们的心意么?他们不还巴不得元良忽然就冲进太极宫?届时天下大乱,他们不就有了名头?”
几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望了过来,赵正摇了摇头,“守道啊,这事你不懂。”
无论是康小六还是徐王,这二人眼下要的是时间!而不是天下大乱,虽然流程是这么个流程,但是顺序不能乱。此时赵正若是因为妻子遇险而愤起祸乱朝堂,最得利的是太子,其次是魏王。
郑西元是个懂行的,他现如今就是要稳住河陇系,给徐王或者康陆制造条件。河北等着募兵政策落地,他好有时间光明正大招兵买马。徐王也等着时间稳定剑南,此时皇后却逼赵元良发难,那纯粹属于捣乱!
对此,郑西元焉能不怒?
“这么说来,他二人今日只顾吵架,当真没时间策划谋划元良的阴谋诡计!”
“这就不知了!不过想要在太极宫对付元良,他们大概是没这个时间谋划的。”赵金玉道:“我赶来,就是怕你不应召。不怕实话告诉你,今日圣人深夜传旨,召诸位相公入殿,可能涉及魏王立储之事!”
“怎么说!?”众人吃了一惊,这时候商量换储?圣人这是喝假酒了吧?太子在潼关练兵,魏王在当拉山餐风饮雪,赵元良家卷在萧关遇袭,朝中局势忽然一下就变得云波诡谲。圣人坐在金銮殿上,眼下耳聋便就罢了,却没来由地挑了这么个时辰!
赵金玉“啧”了一声,“这你们还不懂!?梁侍郎不懂也就罢了,怎么元良与渠国公也蒙在鼓里!这分明就是郑西元撺掇,那妖妇为圣人吹的耳边风!我这丈人我太了解了,他就是打蛇顺杆子,既然已出了萧关这档子事,便就将错就错,借着势头想要探圣人的口风。圣人此刻一旦松口改立储君,你们就说,太子还能在潼关安心练兵?不得立马跑回来与你等不死不休!?”
渠国公恍然大悟,“安国公是说,郑西元赌元良不敢应召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