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克则接着说道:“这李县令一家在临安的时候对你家多有照拂,现在李家大郎来了我们盛京,你自当好好招待他们一番。”

    身为曲云阔的好友,其家中的情况,孔克还是知道一些的。

    本朝向来就重文轻武,曲云阔的父亲却是个在武职的官员中品级都很低的县尉。在曲云阔刚来国子监的时候,他就因为出生的问题,遭到过不少的轻视与怠慢。

    而这么一个低级武职官员的家中想要供出曲云阔这般博闻强识的儿子,也自是可想而知的不容易。

    幸而那个李县令和曲云阔的父亲,两人同是一个县里的一文一武,关系很是不错,平日里李县令也会帮衬一下曲云阔的家里。

    就连曲云阔的老师,都是由李县令引荐的。

    如今李家大郎来了盛京城省亲,曲云阔自然得花些时间陪伴一二。

    孔克又道:“不过你家也真是有意思,你父亲又不是赘婿,你却是和你母亲姓。让那几个平日里就妒忌你的蠢货平白得了空子,在外头造谣,说你连想要个当县尉的父亲,都得靠编的。”

    在孔克得知曲云阔其实是跟母亲姓的时候,他就已经琢磨出来了。

    自己这朋友,怕是母亲生了他之后又改嫁了。而他那母亲又是个有脾气的,所以曲云阔所以才会跟母亲姓,不跟继父姓的。

    但如此猜测他若是直接说出来,那可便“非礼”了。

    于是孔克故意说出这番话来,想看看曲云阔的反应。

    怎料,曲云阔只是喝茶,不说话。

    也行吧,曲云阔向来就是个能按得住性子的。

    但孔克还有办法。曲云阔这边问不到,他可以问别人啊。

    孔克将手中的麈尾放下,说:“对了,这李家大郎秉性如何?不如过几日我们去登山时,把他也叫上?”

    曲云阔不上他的当,只是说:“李瞻性子质朴,但不爱学文,从小喜欢习武。这两天我自己带着他在城里逛逛就好。”

    说完,曲云阔放下茶盏,又下意识地又看了一眼方才孟瑶离开的方向。

    只是这回人群中终于还是找不见孟瑶的身影了。

    孔克见曲云阔这边是套不出什么话了,也不自讨没趣。他直接换了个话题,说起了他近日里听到的趣闻。

    “云阔,我听说旧法那一派里的中流砥柱,翰林院学士尹安卿,原来他除了家里的那个傻儿子之外,还有个流落在外的大儿子。那是他在求娶崔氏女之前和别人生的。他那大儿子,近来好像不光找他找到盛京来了,而且还有那么点能耐,进了国子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