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放几串鞭炮,意喻着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同时冲冲喜意,这样住进来才吉利。

    放鞭炮,过年都没有几家能放的起的,这一响,立刻就将全村子的孩子引了过来,全都都跑到刘婶家新房下面,捡炮仗、抢糖果吃,倒是热闹。

    水生也混在那一群孩子里面,玩的不亦乐乎。

    热闹是热闹了,刘婶眼睁睁看着林羡鱼手里又花费了几百文,这心疼的她直抽抽。

    这建新房本就处处花钱,这一会儿就不见了两三百文?

    两三百文啥概念,在乡下,这能养活一大家子人呢!

    可是她本就不是个拿主意的人,只能全依着林羡鱼。

    眼看着林羡鱼那手里的银子像流水似的,一点一点的花了出去,刘婶虽然心疼的不行,可也未能说什么。

    鞭炮声一过,大家就都自觉地扛了自家的桌椅板凳,赶来刘婶家新宅院帮把手。

    在农村,若是去隔壁邻舍吃宴席,一般都是携家带口,全家出动,这桌椅板凳那肯定是不够的了。

    灶房里,饭菜都快准备好了。

    眼看就要开饭了,几个粗汉子主动将桌椅板凳都摆在了院子里。

    几个勤快的妇人邀着走进灶房,将碗筷啥的都提出来,摆放在桌子上。

    大人们在做事,一些小孩童则早已爬上了凳子,晃着一双小短腿,敲打着桌上的碗筷等着待会儿开饭。

    欢声笑语,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喜气。

    不过这得接了祖宗上了匾额,才能开席。

    鲍老祖年事已高,像村庄中这种大事,自然是少不得由鲍里长来主事了。

    待刘婶领着儿女儿媳洗脸,净手之后,鲍里长便站在堂前大声喊道:“吉时到,上匾额呐。”

    在农村,盖新房上匾额可是十分讲究的,那可代表着家和平安。

    必须挑个吉利的时辰,将匾额挂在堂上,这样才能够镇宅,进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