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她被休了却毫不知羞,原来是在外头听了不三不四的话。”

    当然也有那认可金蝉的,严婶子就是其中一个。

    他们家三个小子,两个闺女,若能全送到学堂去,她自是乐意的。

    “金蝉说的对,管他闺女小子若能多认几个字,肯定是好的。当家的,你说呢?”

    严父叹了口气:“你别胡思乱想了。太公他们不会同意的。”

    严婶子也跟着唉声叹气:“这世道真是不公。”

    严父劝道:“也不能这样说,我们这样的人家能供她们吃饱穿暖已是不易。怎么能说苛待呢?”

    “那凭什么小子能读书,闺女就不行。”严婶子不忿道。

    “把小子送去读书,是为了这整个家。若他们以后有出息了,也能帮衬姐妹们,到时候姐妹们在婆家的日子也好过些。”

    “闺女有了见识,不也能嫁得好些,帮衬娘家吗?”

    严父笑道:“这女孩家嫁出去,要为那边操持家务,娘家花了银子送去读书,她见识再高,也不能把婆家的东西往娘家搬,那是要被戳脊梁骨的。”

    “你可曾见过哪家把闺女送去读书,苛待小子的。富贵人家也是儿女一起送去,但我们家哪有那么多银子。”

    “所以,就活该女子一辈子受欺压。在家爹娘不疼的,到了婆家累死累活,连拿点东西都得被人戳脊梁骨吗?”

    严父无奈,只能摇头不再争论。

    村长听闻金蝉一句话又闹出事来,心中不由感叹,以前乖巧的女娃怎么说变就变了。

    他找儿子商议:“这学堂的事说了出去,就不能耽搁了,你看各家各户哪个不心思浮动的。你赶紧想想,这学堂弄在哪里。”

    “爹,这是大事,哪能这么快决定,那学堂怎么也得有个屋子不是。总不能让大家坐晒谷场上读书吧。天就快凉了,别把人冻坏了。”

    郑文轩那边低头哈腰,费了半天劲才借到银子,为此还被郑太公数落了一顿。

    走在路上,又听人开口闭口都是金蝉,越发的恼火。

    “她这是疯了吧,竟想让那女子一起读书。女子无才便是德。但凡认几个字,心思就飘了,哪还能安心在家操持家务,伺候长辈。”

    若是平日,他定是要站出来批判几句的,今日却不得不缩着脖子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