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米节也过完了,到了交公粮的时候了。

    糯克村全村一共需要交三千五百斤的秋粮。

    通往镇子上的路难走,坑坑洼洼不说,有几段路更是十分陡峭,没法通行牛车。

    这三千五百斤粮食除了靠几头牛驮着,余下的就只能靠人力挑着扁担往镇子上挑了。

    郝建也很慷慨的把自行车贡献出来,上面也可以驮几袋子粮食。

    这么重他肯定是不敢推了,只背着个背篓,里面装着熊皮熊胆,牵着牛和勒干木果走在队伍前面。

    “勒干大叔,怎么不修修路啊!起码能走牛车也能省不少力气不是?”郝建忍不住吐槽道。

    “修他干什么?祖祖辈辈不都是走这条路进山出山的?也就每年两次交公粮吃力一些,不值当的。”勒干说道。

    木果也说道:“就是,这条路又不是只有咱们一个寨子走,凭什么咱们修路给他们捡现成的?”

    郝建一阵无语。

    勒干哪儿都好,就是太守旧了,不愿意改变。

    这也不能怪他,这些年大炼钢铁、大跃·进、人民公社大锅饭,每一次的“改变”都是对村寨的伤害。

    不过要想富先修路这话总是没错的,想要改变糯克村的现状,这条路还是要修!

    但是要怎么说动勒干以及其他村子的人一起出工出力,还是要慢慢想办法才行。

    到了镇子上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

    此时的镇上却是人流如织,原来是各个村寨的都肩挑车拉的来交公粮了。

    粮仓前面早已排了很长的队伍。

    街上也都是一个个的地摊,各族的乡亲们都在兜售着自己的山货。

    当然,镇子上还有不少知青,看着他们兴奋的表情就是新来的。

    排上了号,留下几个人看着粮食余下的人都去逛街赶场了。

    郝建则是带着木果先来到了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