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这朝局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2/3)
她方才滚烫的心、滚烫的脖颈,一时便凉了下来。
*
沈襄浓从宫里回来后,便写信派亲信送去母家。再过一日,沈太傅便称病不出,其门生故吏便也找了不少理由退出了朝堂辩论。
此时,西北白蛇教东伐,又接连攻下了西北几个要塞。连同西南的白蛇教也开始攻城掠寨,势如破竹。原先天子派往西北的几位将军力战不敌,连连败退。如今真可谓是内忧外患。
乾朝建始十一年七月末的易储之争与御前辩论最终转为商议派谁去西北带兵打仗的问题。
有老将便在朝堂上提起前大将军赵世奕来。
前大将军赵世奕曾叫嚣称若由他去平叛白蛇教,那简直是手到擒来,易如反掌。但仔细琢磨,赵世奕骁勇善战大半生,精通各种兵法,既能排兵布阵,又极擅游击。此话看似大放厥词,然则所言不虚。
只可惜,一员猛将就此下落不明。天子有意将赵世奕寻回使其将功折罪,曾派人极力搜捕,然而遍寻整个乾朝疆域竟都查无此人。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原本赵世奕因东宫丑闻被流放,途中竟被人劫走,是死是活俱不清楚。但原本追随赵世奕的将领却纷纷倒向了燕王许之洐。因而,在本次易储之争中,文官占多数的太子一党终究体力上不及燕王党,留在最后的基本都是许之洐的武将要员。
若没有那次丑闻,牵连了东宫与皇室宗亲,只怕区区白蛇教还未成什么气候,便被赵世奕拿下了。东宫有最大的军权与最强的将领,他日荣登九五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又怎会生出今时今日的易储之争。
大概也正是为此,椒房宫皇后才将亲侄女儿顾念念嫁与许鹤仪,一为保住顾家外戚的权势地位,二为监督拉拢许鹤仪,他日顾念念一旦诞下子嗣,便是名副其实的皇长孙,是要成为乾朝下一代储君的。
否则,按理说,许之洐才是皇后嫡子,皇后没理由将侄女嫁给他人做太子妃。
但顾念念怀有五个多月身孕的这个胎儿,脉象却不怎么稳。先前皇后便派宫里老道的医官来保胎,也不知能不能顺利挺过十个月落地。但宫里的医官近小半个月再没有来过,每日不过是东宫的医官来把个平安脉,开一些寻常的补药罢了。
因而,椒菽殿这边也并没有什么异样。
日间,姜姒去了椒菽殿学习琵琶,恰遇顾念念的母亲从内殿出来。姜姒从前不曾见过顾念念的母亲,今日头一回见,顾母待姜姒倒是和气,拉着手说了好一会子的话。
不过是,“良媛与太子妃年纪相仿,太子妃虽痴长几岁,到底从前在闺阁之中不曾见过什么世面,有什么做得不好的,良媛要多担待。”
或者是,“以后进了宫,你们姐妹都是要相互扶持的。太子妃如今有了身孕,身子不方便,你呀,多帮太子殿下看顾着点儿。”
要不就是,“臣妇这回来,专门带来了极新鲜的荔枝,这可是宝贝呀,整个乾朝也只有滇桂和岭南才有。太子妃的哥哥专从滇桂带回的,一路上快马加鞭,又拿冰桶仔细镇着,到长安的时候,还跟刚下树的时候一样,新鲜着呐!”
顾母说完,便微笑着屈身浅浅施了一礼告退,姜姒谢过顾母,已有侍婢挑开了竹帘。
她便先去给顾念念请了安,见顾念念不太精神,靠在绣榻上脸色也蜡黄黄的。见了她来,笑着招呼道,“母亲都与你说过了,快来尝尝吧。”
“太子妃身子还好吗?”
*
沈襄浓从宫里回来后,便写信派亲信送去母家。再过一日,沈太傅便称病不出,其门生故吏便也找了不少理由退出了朝堂辩论。
此时,西北白蛇教东伐,又接连攻下了西北几个要塞。连同西南的白蛇教也开始攻城掠寨,势如破竹。原先天子派往西北的几位将军力战不敌,连连败退。如今真可谓是内忧外患。
乾朝建始十一年七月末的易储之争与御前辩论最终转为商议派谁去西北带兵打仗的问题。
有老将便在朝堂上提起前大将军赵世奕来。
前大将军赵世奕曾叫嚣称若由他去平叛白蛇教,那简直是手到擒来,易如反掌。但仔细琢磨,赵世奕骁勇善战大半生,精通各种兵法,既能排兵布阵,又极擅游击。此话看似大放厥词,然则所言不虚。
只可惜,一员猛将就此下落不明。天子有意将赵世奕寻回使其将功折罪,曾派人极力搜捕,然而遍寻整个乾朝疆域竟都查无此人。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原本赵世奕因东宫丑闻被流放,途中竟被人劫走,是死是活俱不清楚。但原本追随赵世奕的将领却纷纷倒向了燕王许之洐。因而,在本次易储之争中,文官占多数的太子一党终究体力上不及燕王党,留在最后的基本都是许之洐的武将要员。
若没有那次丑闻,牵连了东宫与皇室宗亲,只怕区区白蛇教还未成什么气候,便被赵世奕拿下了。东宫有最大的军权与最强的将领,他日荣登九五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又怎会生出今时今日的易储之争。
大概也正是为此,椒房宫皇后才将亲侄女儿顾念念嫁与许鹤仪,一为保住顾家外戚的权势地位,二为监督拉拢许鹤仪,他日顾念念一旦诞下子嗣,便是名副其实的皇长孙,是要成为乾朝下一代储君的。
否则,按理说,许之洐才是皇后嫡子,皇后没理由将侄女嫁给他人做太子妃。
但顾念念怀有五个多月身孕的这个胎儿,脉象却不怎么稳。先前皇后便派宫里老道的医官来保胎,也不知能不能顺利挺过十个月落地。但宫里的医官近小半个月再没有来过,每日不过是东宫的医官来把个平安脉,开一些寻常的补药罢了。
因而,椒菽殿这边也并没有什么异样。
日间,姜姒去了椒菽殿学习琵琶,恰遇顾念念的母亲从内殿出来。姜姒从前不曾见过顾念念的母亲,今日头一回见,顾母待姜姒倒是和气,拉着手说了好一会子的话。
不过是,“良媛与太子妃年纪相仿,太子妃虽痴长几岁,到底从前在闺阁之中不曾见过什么世面,有什么做得不好的,良媛要多担待。”
或者是,“以后进了宫,你们姐妹都是要相互扶持的。太子妃如今有了身孕,身子不方便,你呀,多帮太子殿下看顾着点儿。”
要不就是,“臣妇这回来,专门带来了极新鲜的荔枝,这可是宝贝呀,整个乾朝也只有滇桂和岭南才有。太子妃的哥哥专从滇桂带回的,一路上快马加鞭,又拿冰桶仔细镇着,到长安的时候,还跟刚下树的时候一样,新鲜着呐!”
顾母说完,便微笑着屈身浅浅施了一礼告退,姜姒谢过顾母,已有侍婢挑开了竹帘。
她便先去给顾念念请了安,见顾念念不太精神,靠在绣榻上脸色也蜡黄黄的。见了她来,笑着招呼道,“母亲都与你说过了,快来尝尝吧。”
“太子妃身子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