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大郎的媳妇家里也穷,小时候在山里砍柴时,得过许大郎帮忙,自小结下了缘分。她父母也不是贪图彩礼的,哪怕知道许家日子不好过,最终拧不过女儿自己愿意,同意了这门亲事。

    开始她娘家人过来探亲还能挺直腰板,在许大嫂连着生了两个女儿后,娘家跟许老娘也客套起来,还劝许大嫂在家勤快些。

    许大嫂本就是个勤快人,许家的田地又没有她娘家多,哪怕婆婆刻薄把她当驴使,她也没觉得多累。就是吃的没有娘家好。这么些年她也习惯了,现在也不挑。谁家都是过这样的苦日子,只要男人对她好就行。

    尤其是男人护着她偷偷给她藏吃食的事,她每每想来都是甜,心下只恨自己肚子不争气,不能给男人生个儿子。

    郭家就在许家边上,郭母又是个话多的,不管谁进她家找她二儿子买东西,她都能拉着聊上半天。张婶子一心想着打听消息,一进了郭家的门看到郭阿婆,她一时却有了提脚就走的冲动,实在是郭阿婆太能聊。

    家里还有事呢,她可不想在外面多聊天耽误功夫,再一想饭食也煮上了,也没有什么大事,聊聊就聊聊吧。

    “张家的,你怎么来了?”郭阿婆看到张婶子进院主动招呼了一声。

    “来找你家二郎买些深色的线。”

    “你托村里的孩子带句话就是,哪里用亲自来。”郭阿婆一边说一边朝着院里最小的一间屋子里喊,“二郎,拿些深色的线来,你张家婶子要。”

    “喛。”郭二郎在屋里应道。

    他那屋子虽小,但只住他一人,不像其他几个没成亲的兄弟要挤在一张床上。也为了让他的货物有摆放的地方,家里才给了他那么一间屋。屋里没有窗户,哪怕开着门也黑乎乎的,好在东西摆在什么位置他都有数,很快就找到深色的线给张婶子拿过去。

    张婶子拿了大概挑了一些,问了要几升粟米,等会儿好让家里孩子送过来,转头又跟郭阿婆聊了起来。

    两人正聊到张婶子男人受伤离奇得救的事,哪怕郭阿婆已经从别处听说过了,再听张婶子亲口说一次还是觉得神奇。郭二郎插不上嘴,拿着张婶子挑剩下的线回了屋,放好东西后就搬了凳子坐到门侧,听两人闲聊。他就喜欢听个热闹,挑着重担四处走再辛苦也比整天在冷清的地方呆着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