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同样没能免俗。李儒对于这些哄弄人的鬼话,不感兴趣。

    李儒关心的是深层次的原因。

    天子为什么会突然选择禅让?

    真的是哪些原因说的那样,身心俱疲吗?

    李儒不相信,自从刘协登上天子之位后,就一直面对这样的情况,如果他在不断的失去自由的日子里,产生了厌倦之心,倒也有可能。

    关键在这个时间点,就有些太巧合了。

    刘隅突然出现,吕布投靠袁绍的信,天子禅让,李儒隐隐觉得这三件事,存在着某种天然的联系。

    还有一个细节,更是让李儒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王允已经接受天子的诏命,去修建禅让台了。

    王允这个人,李儒还是了解的,别看他平时对相国十分顺从。

    可他饱读诗书,世受汉禄,骨子里对大汉还是维护的。

    如今听到禅让的消息,不但没有去劝谏,反而心甘情愿的去修台。

    这不可能。

    王允虽然谨慎,在大汉朝生死存亡之秋,王允绝对不会无动于衷。

    他会反抗,会奔走,会呐喊,会愤怒。唯独不会去修台。

    李儒觉得有些不对。

    “相国,此事过于蹊跷,不可不查啊。”

    李儒的话,在董卓身边响起。

    董卓显然不这样想,面对天下至尊的诱惑,董卓自然不会因为李儒三言两语,就打消念头。

    “如今天子在我们手中,他又能翻起多大风浪,文优过虑了。”

    天子之位,是每个诸侯在内心深处,隐藏的欲望,当欲望能实现时,他们会像火山爆发一般,一发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