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汉室衰微,正是用人之际,我岂能慕虚名而失人才,李公若愿归顺,我以渭水为誓,必然终身敬重,奉之为师,早晚请教。”

    当年光武帝为了天下,曾指着洛水为誓,赦免了自己的仇人,后来人,立下重要誓言时,也都指水为誓,以证明自己的誓言坚定无比。

    可是说在司马懿在洛水旁放屁之前。指水为誓,在这个时代人的心中,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刘隅这番话,言辞真挚,态度诚恳,就连见惯了风云的李儒,也微微有些动容。

    可他并没有答应刘隅的请求,此刻他身虽在,可心却随着董卓的消失而死去。

    刘隅的一番话,也勾起了李儒的回忆,他清楚的记得,当年他和董卓谈论时,董卓也说过类似的话。

    如今那些话犹在昨日,可人却已经消失在尘埃里。

    无数的往事涌入他的脑海,又随风慢慢飘散。

    内心有了一丝波动的李儒,在经过短暂的挣扎后,重新恢复了平静。

    他没有说话,沉默无言,似乎还在思索,过了半晌,他才慢慢抬头说道:“蒙皇叔抬爱,儒只求速死,再无他念。”

    李儒眼神中重新出现一片死寂,绝望的死寂。

    除此之外,刘隅再也没有看到任何色彩。

    他在心中微微长叹,知道想要说服李儒,显然并没有那样容易。

    事情也如刘隅所料那样,李儒在说完那句话,就缓缓闭上的眼睛。

    刘隅无奈,只能暂时放弃对李儒的劝解。让甲士带下去,好生看管。

    随着时间的进行,长安城的战斗,也接近了尾声,在关羽、张飞、赵云三人的联合突袭下,西凉军最终败下阵来。

    赵云来回来的消息,让刘隅沉默了很长时间。

    王允在李傕的逼迫下,走下城楼,然后被西凉军杀害。

    刘隅记得自己第一次来雒阳时,就是为了投奔王允的,当时他被人抓进牢中,若不是王允出手相救,他才逃的性命。

    后来他来到王允府邸,凭着几首抄的诗文,在雒阳城名声鹊起。

    可以说没有王允,就不会有如今的刘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