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回长安后,必然会封闭函谷关,不知皇叔计划何时送回?又怎么送回去?”

    刘隅笑道:“公路此言问的好,隅也正为此事发愁呢。”

    这话一出,袁术脸上浮现了一丝冷笑,果然和自己想的一样。谁知接下来刘隅说的话,让袁术脸上的冷笑,瞬间凝固。

    “不知公路可有办法,如有办法,隅就拜托公路,把玉玺送还陛下。”

    说完,向刘备要过玉玺,走到袁术身前,放在袁术的案上。然后重新坐回去,端起一杯酒,自顾自喝了起来。

    在场的人,谁也没想到刘隅这样轻松把玉玺给了袁术,这块确实是玉玺吗?怎么感觉在皇叔手中,就像一块随处可见的石头。

    看着近在咫尺的传国玉玺,袁术双手有些颤抖。

    自从知道刘隅得到玉玺后,他和袁绍就快马加鞭赶了过来,一路上,他们商议了无数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却唯独没有想到,刘隅会如此轻松的就把玉玺交了出来。

    从玉玺落在袁术案上开始,诸侯脸上的神色都变了。

    就连袁绍看自己昔日的兄弟,也觉得面目有些可憎。

    “皇叔,操觉得此事不妥,此玉玺乃是天子派人送给皇叔,让皇叔中兴大汉所用,怎可轻易就把玉玺送出去。”

    曹操说完,就把当日看到了情况,向众人讲述了一遍。在曹操的讲述中,太监的死谏和刘隅的固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刘隅不慕权位,一心只想除董卓、救天子,扶大汉的形象,迅速在诸侯中树立起来。

    讲述完,曹操意犹未尽。

    一句极有煽动力的总结,脱口而出。

    “皇叔一心匡扶大汉,此心可照日月。”

    “以融看,玉玺放在皇叔手上,最为稳妥。”孔融被曹操一阵声情并茂的演讲后,率先表示了支持。

    “文举所言有理。”陶谦也表达的支持。

    这两人一出口,众人纷纷应和。场面一时之间出现了大反转。

    袁绍一直没有说话,在他计划中,有袁术率先发难,刘隅必然会疲于招架,谁知他三言两语,就瞬间逆转了形势。

    袁绍有点有点骑虎难下,他沉思片刻,才慢慢说道:“文举说的有理,玉玺放在皇叔这里,最为稳妥,公路,速把玉玺送还给皇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