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谈不上,不过此人的名字,我倒是听说过。”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魂飞烟灭,苏东波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让周公瑾的形象跃然纸上。

    隔着文字,刘隅就能清晰感受到周公瑾潇洒不羁,淡然飘逸的风采。

    “正如奉孝刚才所言,此人不但是个将才,同样也精通谋略。”

    “袁术能得到此人的辅佐,豫州的局势多半会僵持在此处。”

    “奉孝不必担心,此人眼光极高,根本就看不上袁公路。”

    “主公的意思,此人不在袁公路的麾下?”

    对于刘隅的说法,郭嘉感觉还疑惑,像周瑜这样人才,既然不在袁术的麾下,又怎么会给袁术献策?

    就算退一步说,他不在袁术的麾下,袁术见到他献出的计策,自然也就明白了周瑜的厉害之处。

    袁术志向远大,收揽天下贤才,又岂能放过周瑜?

    “周公瑾和孙伯符两人自幼相识,引为平生知己,这个时间段,周公瑾多半还没有做官,他献出这个计策,是为了让自己的好友得到袁公路的信任。”

    郭嘉听到此处,已经明白了刘隅话中隐藏的含义。

    周瑜献上计策后,多半不会参与其中。

    只要不直面这样的对手,豫州的事情,他们就有胜局。

    不管事先制定的战略如何正确,战术如何详尽,都不可能保证一劳永逸。

    郭嘉知道,战场上的发展瞬息万变,战术也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做出调整,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这一点,郭嘉很明白,相信以周瑜的智谋,自然也知道其中的道理。

    郭嘉翻开战报,确认这次攻击豫州的将领中,根本没有孙伯符。

    这也就意味周瑜没有跟随军队,他甚至不会出现在的高层会议上。

    如果是这样的话,豫州之战,还有变数。

    两人就目前豫州面临的形势,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