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情也不是陆剑锋第一个做,之前就已经有人试种过。清廷对此明令禁止。

      乔松年这个人是一个保守的地方官员,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乔人杰为乾隆三十年举人,官至湖北按察使。

      嗣父乔邦宪为道光十三年进士,官至刑部给事中。生父乔邦哲曾任遵化州知州。少时随父居北京。道光十四年举人,道光十五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后任湖南乡试副主考,再迁郎中。

      这样的出身和履历让乔松年非常清高。他看不起陆剑锋这样的军汉。

      陆剑锋屠了嘉定和太仓,紧接着又将昆山的守军给坑了。

      接下来,入了苏州城后又飞扬跋扈,强取豪夺,将苏州的富商都给吓得跑到上海去了。

      这人一看就是一个不守规矩的。因此乔松年一直想将陆剑锋给挤走,奈何他的手下只有一些当地的团练,根本不是陆剑锋的对手。

      尤其是现在太平军的进攻势头疲软,北伐的军队被困住。

      上海道又搞了一支民团似乎战力不错,保证了苏州东边的安全。

      这苏州似乎又安全了了。既然如此就不需要陆剑锋这样的客军了。

      他只能依靠朝廷的力量将对方给挤走。

      这不,瞌睡来了送枕头,私自种植烟土这样的事情显然是触及了朝廷的底线。乔松年自然要抓住机会去跟朝廷参上一本。

      “大哥,这个乔松年确实是个麻烦,咱们要想在这苏常站稳脚跟,就必须要将这个人给弄走。”

      陆剑锋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环绕着太湖的势力范围,这个势力范围基本上囊括了江南最富庶的地区。

      接下来就是控制浙江和上海,打通与洋人之间的联系。然后他就是南下对付护卫军了。

      那时候的锋锐营就可以此为筹码获得满清朝廷的支持。

      朝廷要对付护卫军和太平军就要用陆剑锋,那时候陆剑锋不仅仅能够通过苏湖的丝绸从洋人那里换来武器、烟土,还能够要挟朝廷不断给他输血。

      这样他就会一步步做大。他早就看出来了,江南大营不能成事儿。向荣老迈,底线的各路兵马,成分太杂,只想着搞钱,战斗力越来越低下。

      他为什么想尽办法从江南大营出来,就是不想为那些人陪葬。

      “那咱们就赶走他,要是乔松年和我们只有一个能留下来,那么你说朝廷会让谁留下来?”陆剑锋坏笑道。

      他的学问虽然做的不好,但也是读过史书的,在这乱世,谁手下的兵强马壮,谁说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