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陆泽翻开第三卷,映入眼帘的只有两行字,两个考题。

    “为何读书?”

    “何为仁?”

    摇了摇头,陆泽没忍住笑了出来,想必这位考官定是儒家的读书人。

    没做过多思考,抬笔便写。

    “为何读书?”

    答:“为国为民为社稷……”

    突然,陆泽停下的笔端,想了一会,自语道:“太清了,得俗着点。”

    答:“一身书卷气,卖与帝王家。”

    “何为仁?”

    陆泽皱了皱眉头,眸子中闪过一刹那的失神。

    答:“十世之仇,犹可报也。”

    放下笔,他没多看第三卷的答案,检查了一番前两卷,便提前交了卷。

    走出考场的陆泽伸了个懒腰,背好行李,借着腰间的酒壶饮下一包五石散,满是补丁的大氅随风飘摇,头也不回的朝着城门走去。

    ……

    ……

    三天后,学塾之中,几位考官正在仔细的阅卷,越州之地不比其他州郡,读书人也有如山的风骨。

    可朝廷对待科举,向来是不准出自本地的考官阅卷主考,这是为了防止士子集团的形成,端朝不是没吃过这亏。

    首座的主考官来自散发着酒香和胭脂味的宛州,但和其他考官不同,这位主考官一直对越州心生向往。

    挑灯夜读时,每每被百年前宛州十万步卒拼死抵抗,越州山民以血相赠的情义所感动,所以阅卷的时候十分严格公正。

    “大人,您看看这张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