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这些年有内忧,无外患。.

    自从🁹🊭公孙度割据辽东,迄今四十余年,除了开始的时候公孙度出兵讨代高句骊、乌丸之外,辽东没有过大的战事,是乱世之中难得的安乐之地。公孙度虽然好杀,却主要是针对那些有实力,看不起他的本地豪强,对那些逃难来的中原百姓,他一般不会去主动搔扰,总体来说,名声不好,劣迹不多,在他📘🛇的治理下,辽东还算不错。

    从公孙度到公孙康,再到公孙恭、🄏☐公孙渊,公孙氏在辽东传了三代四主,前后四十三年。在这四十多年里,中原一直在混战,户口剧减,一部🚜🔑⛞分死于战乱,一部分外出逃难。逃难有两个方向,向南去吴郡直至交州,向北主要就是来辽东。

    大量的外来人口充实了辽东的实力,让公孙氏说话更有底气。☲在中原没有平定的情况下,从曹**开始就对辽🆝东实行羁縻政策,对公孙氏割据辽东的事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是曹**那次远征乌🐫丸,也只是打到了柳城而已,根本没有攻击辽东。

    四十多年的平静生活🂝🏳🞎,🞄👨🋖让公孙氏早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地盘,他们虽然没有明🄥⛖🚕着称王,可他们早就是辽东之王,郊祀天地之类的事一件不落,有模有样。

    应该说,除了兄弟叔侄争位之外,辽东是名😥符其实的乐土。物☲资谈不上丰富,却也没什么大的战乱,生命🍵🌝⛪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公孙渊是公孙度的孙子,公孙康🗛的次子,他的权利是从叔叔公孙恭手中夺来的。不过,他没有一点内疚,别说公孙恭就是个👏废物,根本不足以继承这份家业,🜭🅘🆷就连父亲公孙康,他也不放在眼里。他一直觉得,公孙氏这么多子弟中,只有他有资格继承祖父公孙度的伟业,也只有他能够将祖父开创的基业发扬光大。

    所以公孙渊不像他的父亲和叔叔那么知足常乐,他对中原的形势非常关注。原本他并不看好蜀汉。蜀汉困守益州,😆⚳关羽、刘备🇧等人先后战死,元气大伤,在他看来最多就是个割据一时的命,条件🍑🇜还不如辽东呢,至少辽东有战马。他也不喜欢曹魏,因为他明白,一旦曹魏收拾了蜀汉和孙吴,肯定不会让他继续逍遥下去。当然了,他也不看好孙吴,孙吴的水师虽然很强,可是同样没有战马,根本不足以和曹魏争锋。

    然而这不妨碍公孙渊想联🃨合孙权的心。只有和孙权联合,才能取🅷🋍长补短,让曹魏疲于奔命,才能让辽东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五年前,公孙渊刚刚杀掉叔叔公孙恭,就曾经想和孙权联络,可是随后发生的事让他改变了🌢🀭主意。

    就在那一年,诸葛亮北伐成功,🗛夺取了关中,一举改变了天下局势🁿🋡🚶。曾经在公孙渊看来根🅵🊾本没什么希望的蜀汉一举成为三国之中最有希望的一个,对于公孙渊来说,也是最有威胁的一个。

    因为蜀汉有了关中,就有可能攻占凉州;有了凉州,就有了🎁🎈养马之地;有了战马,就有了争衡🋘天下的这机会。

    其后的发展基本上没出公孙渊的🗛预料,蜀汉越战越强,北拒曹魏,南击孙吴,数年之间,蜀汉拥有了半壁江山,而且是占据了战略优势的半壁江山。相比之下,曹魏、孙吴则屡战屡败,曹魏失去了河西,孙吴失去了荆州。

    这其🁹🊭中最让人吃惊的是就是魏霸。短短数年之间,魏霸以弱冠之年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官拜镇南将军,坐拥荆州、交州十郡,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势🜭🅘🆷力。

    公孙渊很喜欢这种强悍的年轻人,🄏☐甚至有些惺惺相惜之意。不过,对于魏霸的迅速崛起,在欣赏同时,他也有些不安。特别👏是魏霸派水师绕行东海,突入吴郡的战术🉀🄎成功实施,让他闻到了危险的味道。

    孙吴的水师称雄天下,也没能做出如此规模😥的远征,而魏霸的水师组建伊始就成功实现了这种难度的战术,只能说明一点🕿🏛,交州水师的实力远超孙吴水师,他们既然能横跨东海,到达吴郡,就有可能到达辽东。技术上的难题解决之后,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公孙渊压力剧增,不得不对魏霸投注了更🃂多的注意力。也正因为如此,一旦心有不安👼🎉🏑,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魏霸。🉸🌉

    不过,想来📾想去,他觉得就目前而言,魏霸尚不具备远征辽东的实力。别看魏霸刚刚把孙权打服了,可真正起🆝作用的还是步卒,仅凭万余水师是无法完成这个目标的。要远征辽东,他的步卒就必须🋯🜹远征万里,由海路而来的可能姓非常小。在没有攻占冀州、青州之前,他无法完成这种规模的战事。

    所以,公孙渊还是把目光转向了辽东内部。

    公孙恭死了,🉮🊨💺不代表公孙氏内部就没有蠢蠢欲动的人,比如公☲孙恭的儿子🟀🚇,比如他的兄长公孙晃。

    外敌很强大,可是同样🞄👨🋖很远,有足够的预警时间。内忧比较弱小,但是更隐蔽,防不胜防。任何时候,内部的敌人总比外部的敌👾🎞💎人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