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就这么不疾不徐的过着。

    待忙过了春种,这一天傍晚,林稹和钱氏抬着秧马从田里回来。

    刚插完秧,微褐湿润的泥巴糊在脚上,结成了一层泥壳。

    林稹刚舀起两瓢水冲洗,就瞧见娇姐儿端出三碗豆麦饭来。

    赤豆配荞麦,充满了饭缩力。

    三人围坐,安安静静的吃饭。

    钱氏忽然道:“我明儿要回娘家一趟。”

    林稹微愣,钱氏是湖州归安县钱员外家的女儿。钱员外早些年是个卖醋翁,发家后买了几百亩地,又捐了个官身,大伙儿尊一声员外郎。

    只是钱氏嫁过来十几年,鲜少回家。

    “我一走,你们两个独自在家,需谨守门户,若夜里有人敲门,万不可开门……”钱氏絮絮叨叨的叮嘱娇姐儿。

    娇姐儿嗯嗯啊啊地应了,脑袋里还回味着刚才娘给她吃的鸡子的滋味,就只拨弄着碗里的赤豆,有一口没一口的吃着。

    林稹瞥她两眼,只觉奇怪。

    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娇姐儿居然不缠着钱氏去外祖家玩。

    她是不喜欢外祖家吗?

    林稹沉默地听着钱氏的唠叨,突然道:“娘怎么忽然想起来要回娘家了?”

    “前些日子去县里,布帛铺的樊娘子说,爹娘叫我得空回家一趟。”钱氏叹息道,“好不容易忙过了春耕,终于腾出空来了。”

    林稹松了口气,她就怕钱氏主动回娘家是因为家里断炊,回家借钱的。

    没断炊就好。

    “说起来安吉离归安县少说也有个百来里”,林稹有些担忧,“娘一个人回去,只怕不太方便。”

    否则钱氏也不至于十几年都没回过几趟家了。

    “更有甚者,若是路上碰见几个捣子无赖……”